由人民日报社、中国文联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上重要讲话精神暨2016中国文艺评论峰会”,7月30日如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峰会现场,群贤毕至,济济一堂。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国学大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范曾,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庞井君,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等出席了此次峰会。
本次峰会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康辉主持,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领会探讨讲话的核心要旨,以便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之路上,真正实现“文艺繁荣、文化创新”。
会上,艺术界各领域代表积极发言,中国翡翠艺术家、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王俊懿代表翡翠艺术界作了“玉雕艺术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的主题分享。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信息化普及,伴随着消费模式开始升级。消费的主体以80、90后为主,消费模式与审美观有了巨大的变化。玉石珠宝行业从销售模式和款式设计品位追求也发生深刻变化。行业进一步发展,玉雕师应该如何应对?
1、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当代元素
在传统的玉雕题材中,一般都是”言必有意,意必吉祥”,多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的都市年轻人追求时尚,彰显自己的个人魅力,要想满足这一代人的需求,就一定要从玉雕题材入手,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或是进行一定的创新。
调查发现,现代人的心态都比较浮躁,急于求成,简约清新的风格才能安抚他们焦躁不安的情绪。这是一种市场行情,既然不能改变他们的心态,只能从玉雕题材上进行改变,尝试更多的简约风格的题材,让年轻的一代人能够了解玉雕产品,青睐玉雕产品。
2、利用网络的传播力量打开玉石市场
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成熟,玉石作为装饰饰品和收藏品,备受人们的青睐,网上购物也成为新的购物方式,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不少玉商觉得这是个良好的发展机会,于是纷纷开了电子商务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赢来了不少生意,也为玉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电商平台有一个很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制度不够规范,比如买回后不能退换货,这不得不让消费者觉得不合情理。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让大家觉得这是非常好的销售平台,在服务上就一定要完善起来,到货后七天内无条件退款等等,这些人性化的服务都会让人们更加放心地去购买,也大大提升了电商口碑,何乐而不为呢?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电商平台能够打开公众网络销售平台,除了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还能弘扬玉雕文化,这将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3、私人的定制模式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思想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现代人个性比较
王俊懿大师向艺术界发声,艺术家一定要致力于从悠久的传统信仰文化中提取当今最需要的时代精神、具有正能量并能引导成为大众接受的时代信仰类作品。玉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国粹文化,他强调,应该让美玉升华为社会人文精神的传世载体,应该多创作一些表现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精髓的作品,表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努力奋斗的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和文艺梦做出努力。
中国玉雕艺术作为时代精神需求的特殊代表,她既有文化性、又有艺术性;既有民族性、又有国际性;既有时空性,又有价值性,这种多元性,正是玉雕的魅力所在。在创作理念上,王俊懿大师提倡金玉结合,将古人对天地、阴阳的理解及从“儒释道”三合一的国学文化精神中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答案与全新的表达方式。玉雕艺术传承至今,作为艺术家一定要为了振兴宏扬这门国粹艺术,努力探索,传承创新。
整个峰会现场,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对王俊懿大师的发言,表达了由衷的赞许,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新的文艺方针上,玉雕艺术界已经走在前端。吴为山馆长盛赞了王俊懿大师对当代玉雕艺术的见解,他认为,王俊懿大师是这个社会发展时期、特别是艺术变革时期的优秀探索者,并且是艺术实践的成功者,这是时代的创造。俊懿君将珍贵的玉雕艺术奉献给人民大众,奉献给这个时代,是艺术的归宿、历史的见证。
最后,王俊懿大师倡议,中国文艺复兴,当下就是最好的历史机遇,玉雕艺术界应该在时代机遇下为实现当代玉文化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中国文艺评论峰会给了艺术界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圆满落下帷幕。
王俊懿:玉雕艺术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
王俊懿大师现场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大家上午好!
我叫王俊懿,非常荣幸能代表中国玉雕艺术参加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艺盛会!十分激动与感慨!回想从懵懂少年时结缘宝玉石艺术领域,至今已过去二十六个年头,虽专业钻研的年限远不及在坐各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但也算参与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玉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发展二十年历程!由于热爱玉雕艺术,这二十多年里孜孜不倦地探索与追求着如何将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并走向国际!今天,有幸能将一些多年心得与感悟跟大家分享,还请各位老师指正!下面我想谈谈:玉雕艺术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
玉文化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国粹文化 ,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 然而,先辈的“玉不琢,不成器”之理念让美玉升华为了社会人文精神的传世载体!玉雕艺术几千年的传承发扬成就了玉文化体系中的核心价值!中国玉雕艺术更是成为全球手工艺术中技术难度最高、历史最悠久、并从未失传的独特传统艺术!为此,有幸能成为当代玉雕艺术的先锋传承者,我感到无比光荣与自豪! 这些年,我一直尊崇因材施艺、“天人合一”的制玉理念,从临摹古人制玉风格到尝试改变创新并结合国际艺术创作理念。二十多年来,我已摸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创作之路,特别是对翡翠艺术的研究,如何将玉文化的优秀传统与思想、现当代艺术、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思想与这种既凝聚天地精华,又高贵的美玉品质完美的融合,已取得了阶段性成绩。这些年下来,我更多提倡金玉结合的创作理念,将古人对天地、阴阳的理解、从“儒、释、道”三合一的国学文化精神中,找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答案与全新的表达方式,并长期致力于研究从悠久的传统信仰文化,提取当今最需要的时代精神、具有正能量并能引导成为大众接受的时代信仰类作品。如十年前,我原创的《宝宝佛》作品,今天已被业内广泛效仿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追崇喜爱!还有,我们在创作传世类的当代玉雕艺术作品时,更应该考虑当下的人文关怀与时代现象。九年前的一次灵感,我动用重达一百五十公斤的顶级冰种翡翠,并耗时五年创作了史上首件大型装置艺术作品《冰蝴蝶》,就是希望通过翡翠材质的巨大价值与漫长时间的工艺成本,去呼吁人们要对日宜恶化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视。同时,也希望能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真正传世作品!
习总书记说:“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习总书记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中国玉雕艺术作为时代精神需求的特殊代表,她既有文化性、又有艺术性;既有民族性、又有国际性;既有时空性,又有价值性,这种多元性,也正是她的魅力所在。玉雕艺术非常不易的传承至今,作为时代使者,为了振兴宏扬这门国粹艺术,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探索!庆幸的是,通过这些年的积淀与坚持,终于取得了各界人士的认可,并在前两年终于实现了将当代中国玉雕艺术走出国门,荣登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的历史性突破,特别是受到全球最有专业意义的威尼斯当代艺术双年展邀请,并成功展出,实现了中国几千年传统艺术被国际艺术认可的先河!我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不懈努力,能把几千年传承国粹艺术在我们这代人的努力,真正推向世界!并得到发扬!
二十多年的追梦之旅,今天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中国的当代玉雕艺术的现状不容乐观,相比几千年历史高峰时期或是当代国际艺术的水准,我们真的还很有距离!我真心希望现在我们的行业人士戒骄戒躁,静心钻研中华民族五千年玉文化的博大精深,用心感悟时代精神与国际艺术的发展方向,融合古今中外大师的艺术精髓,创作出属于我们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优秀作品!我也将继续带领我的团队,在此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下,为实现当代玉文化的伟大复兴奋斗终身!
谢谢大家!
一件完整的雕刻作品,材料是基础,工艺是手段,文化是目的,内涵是灵魂的综合体。作品的完美体现不仅仅依靠娴熟的工艺,更需要雕刻者独到的设计和构思。而玉质本身的瑕疵给予了创作者足够的想象空间,成就了一些化瑕为瑜的传奇。
化瑕为瑜,变废为宝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礼记;聘义》
玉 瑕,本意指玉的微小瑕疵。语本《淮南子•说林训》:“若珠之有纇,玉之有瑕,置之而全,去之而亏。”宋朝梅尧臣《答宣城张主簿遗雅山茶次其韵》:“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
古人说:“无瑕不成玉”。天然的东西是很少能达到完美的,玉质中显现的棉、花、水线、裂、僵、杂色等都是自然形成的,属于正常情况。